首页 > 常识 >

合同是什么意思通俗易懂(如何对待合同?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4-30 11:39:59    

合同,现在已经是社会生活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语了。其实这个词是个舶来词,如果没记错的话,应该还是从东洋舶来的。


甭管哪儿来的,大家重视它,本身就能说明问题。这是好事,大家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了。毕竟空口无凭,不如白纸黑字签订合同为证来的把稳。

合同合同,顾名思义,两合则同。其实,民国时期的法学文献都称作“契约”,台湾岛上至今还是作“契约”。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说要尊重契约精神,其实也就是说要尊重合同的约定。

合同约定是当事人的自愿、真实的意思表示,尊重合同约定,就是尊重契约精神,就是尊重意思自治。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。

尊重合同,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应当是法治社会最基本的准则。实际上,合同早已涵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,衣食住行无一不在达成合同、履行合同、变更合同、终止合同。

从法史上看,过去我们有关于合同的单行法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》以及相应的三个司法解释,甚至一度有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》(后来被废止)这样体现时代特点的法律。合同法规定了15种有名合同;民法典的出台,调整之后又总结了19种典型合同。

而实际生活中的合同,不仅仅是法典上规定的某一种或者某几种,社会生活的复杂决定了合同的形式一定是多种多样的、复杂糅合的。

在日常业务中,我们也会接触各种各样的合同,起草、拟定、审查各种各样的合同。这些合同短则一两百字,长的几十万字。那究竟该用什么样的合同好呢?这是我们经常被问到的问题。

用什么样的合同?或者说写个什么样的合同?根本上取决于要做什么。所以每当有人咨询:能不能给我起草一个合同?一般会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:你们协商好了没有?

学没学法律的人,都一定会有一个基本的概念,所谓“合同”,也就是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的文书,通俗地说,就是告诉别人要干什么,自己要干什么;别人不能干什么,自己不能干什么。一旦出现与约定不一致的情形,该怎么解决。具体包括如何救济,如何主张责任,在哪里主张,由谁承担主张的费用...

所以,大概都知道要个什么样的合同。并且,现在网络发达,去哪里下载一份免费的合同基本不是什么事儿。问题在于怎么样贴合自己的需求。

从这个角度出发,合同,一是要自愿协商好。不能等到出争议的时候说“这不是我的意思”,“我当时不是这样想的”之类,为时已晚,且举证困难;二是要明确需求,要干什么,什么时候达成目标,达不成怎么处理;三是要想好退路,怎么解决争议。

由此,合同越长越好吗?不是,越长越繁琐,条款之间可能会前后不一致甚至自相矛盾;合同越短越好吗?也不是,短虽然清晰,但也可能顾此失彼,遗漏事项。所以说,内容多少不是关键,贵在一个精到。

还有人想,说了这么多,还不如用格式合同。格式合同固然省时省力,无论是哪一方,其实也有很多注意点。比如说提供格式合同方的特别注意义务、相对方的合同条款阅读理解...不一而足。

概括地说,合同虽繁,不可不读;合同虽简,不可不慎。关于合同,“重视”二字永远都不为过。